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9月02日
正極材料新一輪IPO觀察
高工鋰電注意到,2019年以來已有包括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科隆新能源、中偉新材、天力鋰能、長遠鋰科、廈鎢新能源、振華新材等8家正極及前驅體材料公司沖刺IPO。
(來源: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ID:weixin-gg-lb作者:魏文柱)
當前,鋰電產業鏈一大波公司沖刺IPO在途,其中正極及前驅體材料公司的身影頗多。
高工鋰電注意到,2019年以來已有包括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科隆新能源、中偉新材、天力鋰能、長遠鋰科、廈鎢新能源、振華新材等8家正極及前驅體材料公司沖刺IPO。
眾多正極材料公司加速IPO,一方面是在補貼退坡、產量過剩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之下,公司普遍面對較大的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是,當前正極材料市場集中度日益提升,二三線正極材料公司生存壓力不斷增大,而頭部公司通過募資加大研發、擴充產量、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
從競爭資質看,這一輪沖刺IPO的正極及前驅體公司總體上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客戶囊括國內一線電池公司和日韓國際電池公司。IPO成功之后,正極材料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或將發生一些變化,頭部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鋰電產業鏈的崛起,我國鋰電材料公司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日韓以及歐洲本土電池公司掀起的新一輪全球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充,給我國頭部正極材料公司供應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正極公司扎堆IPO
新能源補貼退坡,終端車企的降本增效壓力傳遞,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同比上升32.5%。其中,三元材料TOP5公司出貨量市場占比達55.2%;磷酸鐵鋰材料TOP5公司市場占比達80.8%;鈷酸鋰材料TOP5公司市場占比達83.6%。
市場集中度日益提升意味著二三線正極公司逐步被邊緣化,而頭部材料公司則在匹配頭部電池公司同步擴充產量。
GGII認為,未來幾年,正極材料廠商仍將面對產量擴張快、資本周轉率低、賬期長等方面壓力。在盈利方面,由于上下游公司居于強勢地位,正極材料行業將維持微利局面。
在這種行業背景下,越來越多正極材料公司選擇IPO上市融資,利用資本力量助力公司發展壯大,尋找更多機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高工鋰電注意到,從2019年至今,鋰電產業鏈已有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科隆新能源、中偉新材、天力鋰能、長遠鋰科、廈鎢新能源、振華新材等8家正極及前驅體材料公司沖刺IPO。
當前,業內已經上市的正極材料公司有當升科技、杉杉能源、格林美、容百科技、德方納米、廈門鎢業、安達科技、湘潭電化、豐元股份、科恒股份等。
從市場來看,上述IPO的正極及前驅體公司也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甚至是行業內的龍頭公司。
例如,2019年國內NCM811出貨量超過20000噸,容百科技出貨量排名第一。
背靠寧德時代、比亞迪、湖北金泉等優質客戶,德方納米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排名行業前列。
三元前驅體公司中偉新材近三年出貨量大幅新增,進入國內前驅體出貨量前三,2019年國內出貨量市占率超過20%。
可以預見,IPO的成功無疑會進一步加強上述正極材料公司的綜合實力,而越來越多正極公司躋身上市賽道,未來正極市場的競爭維度無疑將再向上升級。
國際市場上的我國正極力量
新一輪的全球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充給我國鋰電材料公司供應了良好的機會。
憑借其在產品和技術上的優勢,當前國內已有一批優秀的正極和前驅體材料公司已經進入了一批國際電池巨頭的供應鏈,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程度不斷加深。
以三元前驅體為例,當前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和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明顯加快了其海外電池產量擴充節奏。
為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降低成本,上述電池公司紛紛與正極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進而對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激增,直接拉動我國三元前驅體出口大幅上升。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為31.4萬噸,我國國內出貨量22.7萬噸。其中,中偉新材、格林美、科隆新能源出口排名前三。
當前,中偉新材已經進入了LG化學和三星SDI的供應鏈;科隆新能源則已經和LGC、LF、JFE、優美科等外資公司達成了合作。
IPO成功之后,中偉新材和科隆新能源通過募資擴充產量和加強研發,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升其國際市場占比。
在正極材料方面,我國正極材料公司憑借產品、成本、產量和技術等優勢已經在國內占據了絕對市場份額。當前也有少數幾家正極公司進入了日韓電池公司的供應鏈。
隨著三星SDI、LG化學、SKI、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擴充在華電池產量,我國正極材料公司有望憑借本土化優勢進一步加深與上述電池公司的合作。在此基礎上,甚至有可能跟隨日韓公司前往海外建廠布局,供應就近配套服務,提升其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