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12月20日
寧德時代第三次電池公司侵權 電池專利什么弱點會被忽視?
7月21日上午,多家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已就中航鋰電專利侵權案遞交書,已受理。涉案專利涉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此次涉嫌侵權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
不過,在21日晚間,中航鋰電發布聲明稱,未接到狀,并表示,“中航鋰電始終將自主研發、技術創新作為立身之本,面向未來進行全面的研發布局和投入規劃。我司知識產權工作長期堅持‘技術成果保護線’和‘IP風險防控線’雙線并舉,在進行全方位知識產權布局的同時,我司提供給客戶的產品都經過專業知識產權團隊的全面風險排查以保障不他人知識產權。”
電池網注意到,在去年,寧德時代也曾對動力電池企業塔菲爾新能源發起的2次專利:2020年4月,寧德時代塔菲爾新能源專利侵權,涉及四項專利,涉案標的金額8000萬元;2020年1月,寧德時代塔菲爾新能源專利侵權,涉案標的1.2億元。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中,排名依舊居首,市場占有率約49.1%;中航鋰電排名國內第4,市場占有率約6.9%;塔菲爾新能源排名第9位,市場占有率約1.2%。
今年4月份,韓國鋰電池供應商SKI和LG化學日前達成和解,前者將向后者支付2萬億韓元(約18億美元)賠償金,其中包括一次性付款和運營特許權使用費。雙方同意在美國和韓國撤回所有法律糾紛,并達成為期10年的非糾紛條款。
相比發達國家的鋰電池發展,中國鋰電池產業起步相對較晚,但后勁十足。目前,先一批進行鋰電池研究和生產的企業已經處于領先水平,但一些后來加入的企業很多都還沒有專利概念,整個市場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鋰電專利糾紛也漸漸浮出水面。
鋰電池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申請專利是把握核心技術、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措施,內容可以細分至材料、電芯、模組、配套設施、檢測等方面,但鋰電池企業知識產權較為困難。對此,鋰電池回收高級研究員唐小林指出,鋰電池整體分為化工類和材料類兩種,前者加工過程和方法涉及技術秘密,很難進入對方廠房取證;結構類相對較為直觀,成功率大一些。
電池行業哪些地方存專利弱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加速走出國門,海外未知的侵權風險亟待得到關注。“企業出海前會進行專利風險排查,有時把侵權的專利拿給企業看,企業壓根兒都不知道自己了別人的專利。技術發展存在偶然性和必然性,就某個方向研發,可能進行了同樣研究,只不過國外率先一步。”蔣濤提醒,有些侵權風險是未知的,“走出去”更要處理好合規問題。
同時,如何保護好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蔣濤坦言,國內企業海外專利布局存在不足,海外申請專利數量往往低于其專利總量的10%,甚至更低,“對比日韓電池企業在中國、歐洲、美國市場大量專利布局,我國企業專利意識還有待提高。如果我國產品出口國外,沒有專利保護,會有被仿制的風險。”
蔣濤指出,相較于國外企業會提前5-10年進行電池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我國企業在這方面較為落后,“等到我國企業要使用這些技術時,卻難以繞開已申請的基礎專利,將在知識產權競爭和市場競爭上陷入被動局面。”
各環節均需提高產權保護意識
可以預見,隨著鋰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相關產權糾紛會越來越多。因此,如何保護好企業知識產權、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是當前行業發展的必答題。
“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持續花費了大量資金,相比之下,科研投入特別是基礎材料、基礎設備、基礎零部件等方面的投入較少,亟待制定發展規劃,突出研究分析‘卡脖子’專利與風險。”曹國慶建議,行業可以建立動力電池知識產權聯盟,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在有關專業部門的指導下,由骨干企業、行業工程技術中心、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參與分工合作,加快提升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創新整體水平,并建立專利技術和人才管理交流機制。
國軒高科相關部門也分享了現行做法:制定了國內外知識產權的申請激勵、核心人員競業協議及研發過程的侵權風險分析、專利布局、知識產權控制等相關制度,為支持鼓勵創新、保護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確保專利風險分析和申請布局貫穿項目全周期。同時,依托數據庫資源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和技術走向,并快速反應,以占領市場,掌握主動權。
曾毓群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切實加強鋰電池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首先,深化證據保全制度規則,降低舉證階段的難度和成本;其次,建立知識產權特別審理程序等,提高審理效率,縮短審理周期;最后,加快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出臺,切實服務企業需求,解決企業舉步維艱的困境。
在蔣濤看來,鋰電池知識產權是一個系統工作,涉及企業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專利從業人員,各個環節都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
鋰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目前還在發展期,智慧芽2021年4月發布《鋰二次電池行業白皮書》指出,全球鋰二次電池市場逐年增長,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相較2019年翻倍,將從450億美元增長至944億美元。因此,專利在這個行業里未來會比較常見,將會伴隨著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
從全球專利市場分布來看,中國已成為全球鋰二次電池布局的第一目標市場,中國的相關申請排在全球首位,申請量高達19萬余件,占申請總量的31%左右;而日本和美國的相關專利申請量分列二、三位,占比在22%、11%左右。近年來,鋰二次電池領域的風險遞增,頻發,標的額劇增,風險嚴重威脅鋰電企業經營自由。根據智慧芽專利數據庫相關數據,技術領域從3C領域蔓延至動力電池領域,專利結果對企業的市場戰略和商業經營產生嚴重影響。
隨著動力電池行業加速向TWh時代邁進,以及海外市場開拓的提速,加強核心技術創新以及高質量專利布局是必然趨勢。我的電池網,中國能源報,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