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7月17日
電動汽車被指將再降補貼 動力鋰電池獨角獸CATL光環褪去
八月二十三日晚間,CATL公布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半年報,CATL營收為93.60億元,同比上升48.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1億元,同比下降49.70%;毛利率也進一步降至31.28%;應收賬款比例更是高企,存在發生壞賬的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過剩洗牌過程中,小型動力鋰電池公司退場,而曾被我國政府拒之門外的日韓動力鋰電池公司或將成為CATL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李岱昕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內動力鋰電池雖然產量過剩,但是高端產量仍然不足,重要都是CATL來滿足,未來日韓公司進來,肯定重要是針對這個(高端)市場。"
毛利率下降
據半年報顯示,CATL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1億元,同比下降49.70%。
關于凈利潤下降的原因,CATL方面表示,上年同期轉讓了持有的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扣除轉讓普萊德的處置收益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業績的影響后,凈利潤同比新增36.55%。
而在CATL上市的的招股書中顯示,2015年-2017年CATL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8.80億元、27.86億元、23.76億元,2017年扣非凈利潤較2016年下降14.72%。
關于扣非凈利潤上升,國金證券動力鋰電分析師王菁向記者分析:"2017年扣非凈利潤下降重要是因為動力鋰電池價格降幅較大,而且去年整個環節產量擴產比較多競爭激烈,CATL市場占有率并沒有大度幅度提升,今年很多小廠死掉,CATL份額提升疊加電池價格穩住了,扣非凈利潤提升自然比較多。"
不過,CATL綜合毛利率仍在持續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分別為38.64%、43.7%、36.29%及31.28%。
據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新能源汽車公司補貼退坡情況下,車企下壓電池價格,疊加下游原材料漲價,夾在中間的動力鋰電池公司面對業績困擾。
應收賬款達到85.29億元
在CATL的財報中,85.29億元的應收賬款十分顯眼,占據營收的比例高達91.12%。
李岱昕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再表示,"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應收賬款和新能源汽車公司的付款周期有關,新能源汽車從采購零部件到組裝再到銷售給用戶是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有些車企會在回收銷售款項和車輛補貼之后才會向供應商支付零部件采購費用,這也會對動力鋰電池公司的出現影響。
而從目前的格局看,CATL的應收賬款風險極大。在招股書中,CATL曾給出的數據為,2015年-2017年的應收賬款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2.05%、49.22%和34.70%,如今這一數據已經高漲至91.12%。
CATL在財報中也直言:"公司產品的用戶重要是大中型整車公司,交易金額較大,致使期末應收賬款余額較高。雖然期末應收賬款的賬齡重要集中在1年以內,但由于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占資產總額的比例較高,如不能及時收回或發生壞賬,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從下游的新能源汽車來看,則一直面對著補貼退坡的問題。以CATL2017年最大的銷售客戶宇通集團為例,其上市公司宇通客車八月二十七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收120.17億元,同比上升29.03%;凈利潤6.16億元,同比下降23.42%,宇通客車給出的理由為,2018年二月十三日,四部委公布了《有關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從2018年二月十二日起實行,2018年二月十二日至2018年六月十一日為過渡期。
據記者了解,通知在提高了補貼門檻的同時,補貼金額總體呈下降態勢。即:過渡期間上牌的新能源客車按照2017年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的0.7倍補貼,過渡期之后的補貼標準較2017年最多下降了40%,補貼金額較2017年進一步降低,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盈利能力出現了較大的影響。
而在八月三十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電動汽車降補貼將在近幾天正式推出。值得關注的是,同樣依賴補貼成長的光伏公司在六月一日兒童節收到了"成人禮",降補貼頻度加快,并控制規模,六月四日,政策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光伏板塊整體重挫,而鋰離子電池板塊也跟跌,且跌幅靠前,光伏的遭遇也像是給新能源汽車帶大的鋰離子電池們打了一劑預防針。
日韓強勁對手逼近
六月十一日,CATL在深交所上市,作為發起于福建省寧德市的民營公司,僅用了7年時間,就以54.62億元的募資額打破了創業板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風光無限的背后最大的風險是來自日韓強勁對手的威脅。
在利益的驅動下,動力鋰電池的火爆發展在2017年也引各路資本、公司涌入,在動力鋰電池過剩的情況下,注定將上演一輪"優勝劣汰"的戲碼。
而從數據來看,動力鋰電池結構性洗牌已經見效,據GGII數據,2018年1-六月國內動力鋰電池裝機量15.5GWh,同比上升167.1%,CATL動力鋰電池裝機量6.5GWh,國內市占率達41.94%,比亞迪、國軒高科市場份額分別為21.4%、5.9%,排名第二、第三,前三名已經占據市場份額近七成,市場集中度提升。
在國內公司激烈競爭中獲勝的CATL,接下來面對的是和日韓的LG、松下和三星等公司的角逐。自2013年開始,三星SDI、松下、LG化學、SK等紛紛在我國建廠,但受制于國家補貼政策的限制,外資電池在國內裝車沒有補貼,導致外資電池始終未能進入主流市場。
在過去數年間,通過政策保護,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提速發展,搶占了市場份額。但2018年五月二十二日,中汽協和我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聯合公示了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動力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鋰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3家中韓合資公司首次入選,這3家公司背后是三星SDI、LG化學、SK3家韓國動力鋰電池公司,3家韓國公司今年也開始在我國加速投資。
"韓國公司一向喜歡以極低價格快速沖擊搶占市場,之前沒被封殺時,他們已經要準備這么玩,未來很有可能也會這樣。"李岱昕還向本報記者分析,"還有就是產品技術性能方面的問題了,特別是韓國動力鋰電池公司在高鎳電池的性能、產品一致性這些方面有技術優勢。"
日韓電池公司的潛在威脅,CATL將如何應戰,記者發采訪提綱至CATL董秘,截至發稿時并未回復。面對未來諸多難料的風險,CATL可能最好的辦法是適應"斷奶"后自力更生的生存法則。
上一篇:還會有下一個CATL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