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1年11月30日
檢驗檢疫系統的新能源電池試驗室首站確定在上海
作為特種運輸中的重要監測對象,電池可以說是攜帶人次最多的產品,鑒于相關政策的不完善和國內各機場均有超標準攜帶電池登機事件的發生,促使國家檢驗檢疫系統設立自己的檢測機構。
11月24日,有記者報道,檢驗檢疫系統的新能源電池實驗室將責成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籌建,這也就意味著,該系統內的首個新能源電池實驗室將落戶上海。
就目前而言,所謂的“新能源電池”差不多也就是專指“鋰離子電池”,有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的新能源電池產品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5個百分點,出口總值超過120億美元,光是鋰電池就約占了九成。
之所以把首個檢測試驗室設在上海既有技術層面的考慮,也兼顧了鋰電池生產區域化差異和鋰電池測試急需標準化的特點。
1、目前,長三人地區新能源電池出口量占全國五成以上,其中的90%都是從上海口岸以海運、空運方式出口的。
2、從檢測資質來看,國際上對鋰電池空運定出了標準,特別是一些進口國對安全標準尤其重視,但國內檢測的實施主體卻有著基礎水平的問題,而檢測主體如果達不到實驗室標準,性能檢測不準確的電池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后果難以想象,從國內現狀來看,有資質、合標準的檢測機構不多,這些都有待于完善,而完善需要時間和資金,作為全國較大的通商口岸,上海的技術手段無疑具有國內最高水平。
3、從鋰電池發展來看,其本身的技術進步在新能源電池乃至所有電池產品中是最快的,隨著鋰電池應用范圍的拓展,鋰電池的產量和出口量增長可能會突飛猛進,檢測的專業性和多樣性要求也會增加。因而,對檢驗檢疫系統來說,出口量最多的上海口岸面臨的潛在工作量和隱形壓力亦逼迫該系統早些做好應變準備。
從全國檢驗檢疫系統首個新能源實驗室的誕生,既可以展望國內鋰電池產業化的發展速度,也可以從中看出站在鋰電池標準制定者的身份上對產業話語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