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3月14日
欲追趕我國?韓國電池公司動作頻頻
目前,全球動力鋰電池格局呈現中日韓三足鼎立格局。十月六日,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Research公布2022年八月及1-八月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前十排行,數據顯示,1-八月,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TOP10的公司中,我國公司占了6家,分別是CATL、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和蜂巢能源,3家韓國公司分別是LG新能源、SKOn、三星SDI,松下是其中唯一一家日本公司。
可以看出,我國在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占據著主導地位,榜首的CATL1-八月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已超百億GWh,同比上升114.7%。另五家我國公司的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同比上升率都超過100%。
而4家日韓公司的裝機量同比增速都低于達到100%,其中,韓國公司LG新能源、SKOn、三星SDI,同比上升分別為10.0%、99.2%、59.7%,日本公司松下為5.3%。
和此同時,韓國三大電池制造商的市場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33.5%下降到25.0%,下降了8.5%。
電池聯盟注意到,為加快追趕CATL等我國公司,以及應對美國通脹法案,近期,韓國電池廠商動作頻頻:
據界面新聞,十月十二日,韓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SKOn宣布,已經和澳大利亞鋰礦公司LakeResources簽署了一項鋰供應協議。該公司預計在收購LakeResources的10%股份后,最早將于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獲交付電池級鋰。該承購協議的初始期限為5年,并可選擇延長5年。
據悉,SKOn將在前兩年獲得1.5萬噸鋰,從第三年開始獲得2.5萬噸鋰,這意味著SKOn可以獲得共23萬噸鋰,足以生產約49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
據《韓國經濟新聞》十月十一日報道,韓國電池公司LG新能源和浦項制鐵集團將在電池正負極材料中長期供應、新一代產品及材料開發、電池再利用等領域加強合作。在兩家公司的簽約儀式上,LG新能源公布了今后七年的正負極材料購買計劃,浦項制鐵集團則公布了根據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加速各地區增設廠的計劃。
《通脹削減法案》規定,美國政府將向購買新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供應7500美元(約合5.39萬元人民幣)稅收抵免。不過其補貼規則規定,自2023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鋰電池,須有50%以上的電池部件和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組裝,才能獲得一份3750美元(約合2.7萬元人民幣)的稅收補貼。
此外,自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需有40%的電池關鍵礦物在北美或和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20個國家開采或回收,才有資格獲得每輛車3750美元(約合2.7萬元人民幣)的稅收優惠。
《韓國經濟新聞》之前的報道曾指出,韓國電池公司預計將新增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公司的合作,這些國家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且擁有鋰、鈷、鎳等制造電池的關鍵原材料。
為此,九月下旬,LG新能源和三家加拿大礦企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從Electra、Snowlake和Avalon采購氫氧化鋰和硫酸鈷。這兩種產品均為動力鋰電池生產的關鍵原材料。
三星SDI則打算擴大其美國密歇根州廠的電池包生產量力,九月底,有消息稱,該公司預計將在廠內新增一條電池包生產線,本次升級可能要投入3000萬美元(約合2.16萬元人民幣)。密歇根州廠是三星SDI在2015年從麥格納斯太爾手中收購的。
還有媒體報道,雷諾首席執行官LucadeMeo透露,該公司正在考慮和韓國電池制造商達成合作伙伴關系,當前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正在尋求提升其在歐洲的電池產量。
十月十一日,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一場新聞公布會上,在被問到雷諾是否會考慮和韓國電池制造商(例如LG新能源和三星SDI)建立合資公司時,deMeo表示:我們正在尋求在韓國加強和一些公司的長期合作關系。我們還在尋求提升歐洲的電池產量;這是我本次來到韓國的原因之一。
韓國電池業界相關人士表示:我國憑借電動汽車崛起、規模經濟戰略擴大本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市場,并將其擴大到全球市場,短時間內想要改變市場占有率格局并非易事。韓國電池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縮小等情況下仍保持著上升勢頭。這種堅持的能力將成為在新的機會面前實現飛躍的跳板。
他還表示:預計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歐洲的相關政策將給全球電池市場帶來明顯的變化。現在是時候通過對電池材料及電池組的多種研究、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等符合市場變化的針對性戰略,提高競爭力。
為了發展電池產業,去年七月,韓國政府宣布,計劃到2030年向其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投資40.6萬億韓元(約合2038.30億元人民幣),以確保其成為該行業的全球重要力量,并和占主導地位的我國和日本公司競爭。
韓國政府在發表的聲明中提到,該國電池制造商LG能源解決方法、三星SDI及SKI將成為該計劃的關鍵參和者,推動有關電池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資。該計劃旨在確保為公司的投資和研發供應激勵,幫助它們成為電池市場的全球領導者。
韓國政府還表示,將支持公司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電池產品,包括固態電池,以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和安全性。一個斥資800億韓元(約合4.02億人民幣)的基金將幫助中小型研發公司加強他們供應電池制造材料和零部件的能力。韓國政府、金融機構和三家電池制造商將為該基金捐款。此外,韓國還計劃發展廢舊電池回收產業。
雖然短時間內韓國電池產業還無法撼動我國的主體地位,但韓國電池公司的來勢洶洶,還是給我國電池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梢灶A見,未來中韓兩國在電池市場上的競爭或將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