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3月02日
動力鋰電池攻守戰 | 車企狡兔三窟,應對寧王獨大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上升,動力鋰電池產業也隨之崛起。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市場爭奪后,動力鋰電池產業格局愈加穩固。
然而,疫情和俄烏戰爭下,當前的動力鋰電池行業也有了新的變數。二線電池廠商和一線開始搶占市場,部分主機廠希望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分得一杯羹,而上游的新舊材料之間也在暗自較勁。
本文重要探討傳統車企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布局。
2021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爆發的一年,也是國產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崛起的一年。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4.8%。在2021年的汽車零售銷量中,傳統燃油車減少了102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新增了188萬輛,同比上升169%。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走勢,在2021年形成了強烈反差,新能源汽車正逐步替代燃油車,拉動車市向新能源方向轉型。
小孩長大,過去的衣服就會穿不下。同樣在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過程中,過去的供應鏈體系也會吃不消。和新能源汽車相伴而生的新型供應鏈體系正在加速成長。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供應體系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
近期受疫情反復、原材料成本新增等因素影響,新能源車企頻頻因電池供應緊張而延遲交付,電池供貨量近乎成為保障交付的天花板。
一方面是迅猛上升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另一方面,動力鋰電池的創新技術不斷涌現,車企欲通過不同的電池供應商方法,甚至自研來降低成本,搭建更加穩固的電池供應鏈體系。
盡管頭部效益已經顯現,但不乏過去在電池領域早有積淀的新玩家頻頻入場,動力鋰電池產業的攻守浪潮才剛剛席卷。
狡兔三窟,應對一家獨大
疫情等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為全球化工業新增了隱形的物理阻隔,讓工業日漸朝逆全球化的方向發展。
卡脖子日漸成為高頻詞匯,對汽車產業尤甚。因為從芯片到動力鋰電池,我國汽車供應鏈被卡脖子折騰得夠嗆。
在墻里開花的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定的零部件供應商仍然無法滿足車企的安全感,動力鋰電池產業尤甚。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車企選擇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時的原則之一。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暴漲,已從2021年一季度均價不足5萬元/噸,到2022年同期的均價上升超過了51萬元/噸。這是車企缺乏安全感、渴望通過布局動力鋰電池產業換取穩定供應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傳統車企深知汽車供應鏈的復雜性,為了掌握主動權,不會將核心零部件寄望于一家公司。
在動力鋰電池供應商的選擇上,傳統車企的布局更為多元,除了選擇成熟的電池供應商,還會通過自研、孵化的方式,旨在將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握在手上,一雪在燃油車時代中的發動機卡脖子之恥。
上汽集團早在2017年六月,就和CATL共同投資設立上汽時代(電池)和時代上汽(電芯)兩家公司,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車三電領域;
長城汽車則孵化出旗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蜂巢能源,如今已經實現裝機量的大幅提升;
比亞迪在動力鋰電池技術不斷實現突破之余,率先將觸角伸到上游的鋰礦資源,以掌控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不利局面;
吉利汽車試圖彎道超車,率先進入甲醇燃料動力電池領域,并曝光旗下首款醇電混動車型;
由廣汽集團內部孵化出的巨灣技研,也在2020年九月成立,致力于超級快充動力鋰電池和儲能器及其系統的研發。
相比于傳統車企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多點布局,造車新勢力近乎清一色地押注CATL。
CATL幾乎掌控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動力鋰電池生意,并和絕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達成動力鋰電池供應協議,成為動力鋰電池界的寧王,被韓國LG集團視作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正因為寧王地位如此穩定,狡兔三窟更成為車企規避供應商一家獨大的戰略分散手段。
據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小鵬汽車在2021年6.8GWh的動力鋰電池裝機量中,CATL占據約5GWh,億緯鋰能占據近1.8GWh,中創新航也在2021年開始和小鵬汽車配套。
除了依靠和動力鋰電池供應商的合作,造車新勢力也在動力鋰電池新興技術領域重視創新。
在固態電池領域,蔚來汽車借助其緊密合作的衛藍新能源,2021年一月推出半固態電池方法,其技術相比常規的三元鋰電池,提升了50%的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
這套方法能夠支持蔚來轎車ET7最高續航1000公里,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
零跑科技自研的智能動力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也實現了電池領域的突破。
其在設計上可以利用車身設計實現電池密封,同時借用底盤基本結構,利用車身縱梁、橫梁形成完整的密封結構,解決氣密難題,亦能實現更高的電池空間利用率,提升冬季保溫性能和車輛綜合續航里程。
一眾車企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發力至此,可看出寧王一家獨大是多數車企不想看到的局面。
億歐汽車認為,主機廠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實力正在呈現出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
通過主機廠在車型宣傳時的方向來看,主機廠實力越強,其核心技術越傾向于自研,而倘若主機廠的實力較弱,其在供應商面前的話語權就會有限。
正因如此,一些二線造車新勢力因為銷量太小,往往要洽談多個供應商,以備不時之需。
新能源車企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布局,深刻影響著動力鋰電池廠商的探索方向和發展前景。
由于動力鋰電池在新能源時代占據核心地位,主機廠也將聯合、扶持和培育更多電池廠商,和之休戚和共,形成命運共同體。
墻里開花,里外都香
在傳統汽車供應鏈中,主機廠占據核心領導地位,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出現,軟件含義汽車成為共識,業內一致認為決定未來汽車的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技術,而不再是汽車的馬力大小、機械性能的好壞。
主機廠的核心地位正被逐漸消解。
如今邁入新能源時代,主機廠對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鋰電池,也在逐步喪失主導權。
據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CATL的國內裝機量近年來提升幅度巨大,從2016年的6.72GWh上升至2019年的32.3GWh,市場份額也從24%上升到51.8%。
盡管近年來受疫情影響,裝機量和市場份額雖略有降低,但依然保持了龍頭地位,其2021年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市占率,在國內市場高達52.1%。
2022年前四個月,CATL同樣以30.6GWh的裝機量和47.4%的市場份額,穩坐寧王一位。
比亞迪則憑借其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刀片電池,2022年前四個月以22.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由于比亞迪電池不對外開放,其裝機量近乎完全由自家的新能源汽車支撐,市占率也完全得益于自家產品銷量的迅猛上升。
除兩家頭部動力鋰電池廠商之外,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欣旺達、瑞浦能源、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蜂巢能源、捷威動力、塔菲爾和力神電池等動力鋰電池廠商的裝機量亦在快速上升。
可喜的是,我國動力鋰電池廠商墻里開花、里外都香,在全球動力鋰電池領域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
不過拿下市場份額,僅是動力鋰電池廠商逆襲的第一步。假如將其市場份額和利潤表現相結合,我國動力鋰電池廠商的喜悅還為時尚早。
不賺錢,何以為繼
倘若動力鋰電池不賺錢,資本市場的絢麗終將無以為靠,化為泡沫。
在2022年一季度,LG新能源的動力鋰電池全球市占率為15.9%,其營業利潤2266億韓元(約12億元)。
相比之下,CATL同期的市占率超LG新能源2倍,達到35%,但凈利潤為僅為14.9億元。在盈利能力上,CATL相比LG新能源較為遜色。
CATL賺錢能力不如LG新能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CATL的電池產品中,成本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而LG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利潤率更高的三元鋰電池,其高端電池811三元電芯也擁有不錯的裝機量。
CATL坐擁市場半壁江山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其撬動的資本幫助自身爭取到的先機。
隨著2022年一月LG新能源在韓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二者將在資本市場上展開角逐。
據悉,LG新能源開盤后股價一路上漲99%,至59.8萬韓元,其市值也達到116.8萬億韓元(約6169億人民幣),在韓國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僅次于三星電子。
LG新能源此輪募資總額達110億美元,其上市也是韓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IPO。
在動力鋰電池的熱浪之下,CATL的競爭者恐怕遠不止于LG新能源。
鋰電池市場不斷吸引強有力的新入局者通過投資、產業轉型或收購兼并等方式入場,現有鋰電池公司亦紛紛擴充產量,加劇了動力鋰電池產業的市場競爭。
動力鋰電池產業的新產品和新技術仍不斷涌現。
在資本和技術高度集中的鋰離子動力鋰電池行業,若想保持市場競爭力,維持領先的技術水平也要公司具備長期投入研發的實力,這也要正向盈利作為支撐。
因此,CATL所面對的將會是來自頭部、中尾部公司的全方位挑戰。
CATL有潛力成為行業巨頭,但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對上游原材料的議價和話語權爭奪,都還遠未進入安全區。
結語
放眼汽車產業鏈,在疫情、政局等因素動蕩的環境里,每一只黑天鵝的降臨都讓車企更加惜供如命。
動力鋰電池這顆讓新能源汽車躍動起來的心臟,也在多重夾擊下,成為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CATL、比亞迪和一眾我國動力鋰電池廠商已經崛起,也有機會成為像博世、英特爾等在汽車供應鏈體系中經久不衰的寡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