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3月01日
動力鋰電池、儲能電池兩手抓,遠景科技在鄂爾多斯發起零碳實踐!
提到內蒙古,你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么?可能是"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
鄂爾多斯,你想到的又是什么?可能是有錢、羊絨衫、鬼城、煤多……
關于某個地方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一個固有印象,而當你踏上這塊土地后可能會有全新的認識。
十月12號,應邀參加遠景科技集團(下稱遠景)的零碳峰會,第一次來到鄂爾多斯,真是刷新了我對它的印象。
整個城市干凈的不像話,綠化也好的一塌糊涂,一掃腦海中污染嚴重的臟亂印象。
而更大的改變來自于參加完零碳峰會,對當地的資源條件、經濟發展、低碳轉型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
了解遠景,是因為它在2018年收購了日本AESC80%股權,正式進入動力鋰電池領域。而AESC是2007年由日產NISSAN和日本NEC合資的電池公司,全球賣了60萬輛的日產聆風Leaf的電池就是由AESC獨供。
收購后成立的"遠景動力",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1-八月份,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遠景動力排名第9。
圖為SNEResearch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數據
這家做可再生能源電力起家,后布局能源物聯網的公司,再進入動力鋰電池板塊——從發電端到用電端,遠景正在向成為全球公司、政府和機構的零碳伙伴轉變。
這場零碳實踐,正由遠景在鄂爾多斯發起。
1
遠景到底是干嘛的?
遠景07年成立,做風電技術起家,截止今年已有超過12,500臺遠景智能風機并網,據BNEF統計,遠景旗下遠景能源位列2020年全球風機市場排名第4。
國際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Mackenzie)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遠景能源風電中標更是全國第一,可以說遠景趕上了最近這10年風電市場的大風口,一手開拓全球化版圖,一手布局以新能源為主的多元化業務。
截至目前,遠景旗下共有3個核心業務板塊:
遠景能源:智能風電和智慧儲能系統。
遠景動力:動力鋰電池業務。
遠景智能:智能物聯操作系統和面向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城市基礎設施場景的解決方法。
可以看出遠景從風電到電池再到零碳,一直在構建以新能源電力為核心的技術生態。而這和能源轉型和汽車產業轉型的需求不謀而合:當前我國乃至全球正在進行新型能源結構轉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做支撐,以支持新能源汽車從產品本身、能源供給、材料供應、生產制造、交通出行等的全面碳中和。
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樣面對零碳轉型的挑戰:大家經常詬病新能源汽車用的電是火電,不夠環保。尤其汽車制造階段因材料、零部件生產所帶來的碳排放備受關注。其中,動力鋰電池的能耗占大頭,據研究機構測算電池生產的碳排放可高達106kgCO?e/kWh。
而作為汽車產業的中間一環,遠景不僅為合作伙伴供應零碳解決方法,同樣對自身的碳中和轉型提出了要求:在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的國家目標下,遠景提出自己的碳排放目標,承諾將于2022年年底實現全球業務運營碳中和,2028年年底實現供應鏈碳中和。也就是說,2022年遠景將為OEM供應碳中和的電池產品,幫助電動汽車實現供應鏈減排。
所以遠景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按照CEO張雷的話說:"遠景是一家能源公司,一家智能物聯科技公司,并將成為一家未來零碳生活方式打造公司。我們希望通過創造性的技術和設計,把科技變成可以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產品"。
2
遠景在鄂爾多斯要干嘛?
本次遠景在鄂爾多斯零碳峰會上公布了其核心業務的集大成者——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這是以遠景動力20GWh電池生產制造基地為核心,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電動重卡、電池材料、綠色制氫等上下游業鏈,將風電、光伏、儲能、碳管理、電力交易等軟硬件結合,實現整個園區零碳閉環。
這個園區不僅涵蓋了遠景的核心業務和產品,更是融合了遠景的零碳理念。
遠景認為鄂爾多斯未來將有可能成為綠色新工業革命的新"曼徹斯特",為何?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內蒙古鄂爾多斯擁有豐富的能源、化工、建材資源,號稱"塞外寶庫"。鄂爾多斯探明煤炭儲量2102億噸,約占全國的1/6;探明天然氣儲量近5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3,是國家"西氣東輸"的重要氣源地之一。正因如此,內蒙古是我國碳排大省,一年碳排放量約為7億噸,鄂爾多斯就占據1/3。
從傳統高能耗高碳排轉向低碳可持續發展成為像鄂爾多斯這類城市的必然選擇,而擁有豐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使這一切有了轉型基礎。
萬事開頭難,一切要滿足經濟發展的要,因此不僅要有綠色能源生產的基礎,還要有可持續新興支柱產業才可以,這樣一個城市才敢下決心和重本進行轉型。
遠景的零碳產業園就是一個抓手,從點到面,將綠色能源、交通、化工三大板塊融合,打造一個零碳新范式。
3
動力、儲能兩手抓
既然本身就是在做"發電端"的生意,儲能是必備的,現在又延展到了"用電端",電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遠景切入到電池領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遠景動力目前在日本、英國、美國布局了3個廠,共計7.5GWh的電池產量,重要生產車載動力鋰電池。
隨后遠景在無錫建設了國內第一個電池廠,規劃產量20GWh。據遠景動力我國區銷售副總裁楊曉偉介紹,目前無錫廠一期5GWh已經投產,產量爬坡已完成,以車載三元動力鋰電池為主,儲能電池為輔。
上文提到鄂爾多斯的20GWh電池產量,以磷酸鐵鋰為主,重要生產搭載于商用車的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電池產品。
圖為遠景在鄂爾多斯電池廠設計圖
根據遠景最新的電池產量規劃,多個海外新建廠項目已啟動,分部位于法國杜埃、英國桑德蘭、日本茨城縣。
法國杜埃廠將于2030年實現年產量24GWh,并具備實現40GWh的擴容潛力;
英國桑德蘭廠將于2030年實現年產量25GWh,并具備實現35GWh的擴容潛力;
日本茨城縣廠規劃產量18GWh,全部投產后可為30萬臺電動汽車供應全新一代動力鋰電池產品,一期廠將于2024年開始量產。
算下來,遠景總共規劃的電池產量將達到114.5GWh,并還有31GWh的擴容潛力。
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和全球化布局,做電池不僅補足遠景在儲能側的自有供給能力,還順勢切到了新能源汽車賽道,"能源和交通"一前一后的兩大業務遙相呼應,待電池退役后再進行材料回收利用,回到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里,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閉環。
儲能方面,遠景也是捷報連連:九月中標全球規模最大的源網荷儲示范項目——三峽烏蘭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示范項目,供應一期70MW/140MWh智慧儲能系統。十月中標華潤電力兩個風電項目配套儲能系統,供應64MW陸上智能風機和6.4MW/12.8MWh智慧儲能系統。
4
聚焦高端乘用車、商用車
不得不說,遠景戰略的高度、格局和布局是到位的,但任何"遠景"最終都是要落地的,否則都是空中樓閣。
具體到動力鋰電池業務上,楊曉偉表示目前將聚焦在海外和國內部分高端乘用車和商用車兩條業務線上。
為何是高端乘用車?楊曉偉解釋道:"遠景動力給日產Leaf車型的電池已經升級到第四代產品,累積供應超60萬臺,至今仍保持零重大安全事故,這關于三元電池來說很不容易,其背后是十幾年的相關經驗積累和對研發、生產、工藝的嚴格要求。高品質的三元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續航能力更強,但相對成本也比較高,往往高端的主機廠商會選擇這一類產品。"
今年七月,法國雷諾和遠景動力達成合作,雷諾向遠景供應5年40GWh至120GWh動力鋰電池訂單。
圖為遠景和雷諾簽約現場,法國總統馬克龍到場見證
同時遠景動力將繼續為日產供應下一代動力鋰電池系統。
在商用車領域,遠景動力剛剛和一汽解放達成合作,為其配套動力鋰電池。同時一汽解放也在鄂爾多斯落地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雙方共同落地換電重卡示范運營。
為此遠景還和鄂爾多斯本地公司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名為圣源新能源,重要負責重卡換電站的建設及運營,目前第一個換電站已經投入使用。
現在鄂爾多斯煤炭產銷量穩定在6.6億噸左右,對應有33萬輛煤炭柴油重卡。
作為能源大市,自然也是能耗大市,減排壓力迫在眉睫。同時鄂爾多斯可供開發的太陽能、風能也均在千萬千瓦以上。
據楊曉偉介紹,基于鄂爾多斯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當地成規模短倒重卡的特殊場景,以及遠景在綠色能源、智能電網、動力鋰電池領域等技術和能源系統整合能力,遠景可以利用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開展換電站的綠電運營,降低運營成本,實現重卡的用電清潔。
同時,利用換電站的儲能屬性,換電站可以通過智能物聯網參和到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中。此外,通過退役動力鋰電池通過梯次利用成為風光配套儲能,將實現全生命周期價值挖掘。
上文提到鄂爾多斯的20GWh電池產量,主打磷酸鐵鋰電池,其中一半產量為車用,針對續航里程要求不高或成本敏感型車型,其中就包括換電重卡,另外一半產量為儲能。
假如鄂爾多斯33萬輛柴油卡車進行電動化替換,每年將減少300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節省運營成本300億元。所以遠景以此為開端,引導新能源商用車在運輸、環衛、城市渣土、物流、公交等場景的廣泛應用,在鄂爾多斯打造新能源商用車示范運營基地。
換個角度來看換電站其實也是儲能站,有了儲能側的大規模應用,補足了原有AESC只在車載動力鋰電池的局限,在被遠景收購后迎來一個新的迸發機遇。
可以看出在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尤其是我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遠景正在把自己從一個風電科技公司向供應零碳解決方法的公司轉型。
助推風電和光伏成為"新煤炭",電池和氫燃料成為"新石油",智能物聯網成為"新電網",這就是遠景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