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3月01日
獲賠超3100萬!電解液龍頭技術秘密案獲勝!
十月二十日晚間,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002709)公布通告,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九江天賜涉及的侵害技術秘密一案獲再審審查終結,最高人民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人華慢、劉宏、安徽紐曼的再審申請。至此,天賜材料一方通過刑事、民事多方位,終獲全勝。
通告顯示,目前天賜材料已收到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一案的強制執行款3171.08萬元,將對公司本期利潤出現積極影響。
同時通告指出,天賜材料收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出具的有關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重要判決結果為:
1、被告華慢、劉宏、胡泗春、朱志良、安徽紐曼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涉案技術秘密,并銷毀記載涉案技術秘密的工藝資料;
2、安徽紐曼公司賠償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及合理開支40萬元,華慢、劉宏、胡泗春、朱志良對前述賠償數額分別在500萬元、300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歷時5年之久
天賜材料成立于2000年六月,目前公司兩大業務板塊為鋰電池材料和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其中,該起糾紛案涉及的是其自主研發的日化材料的主打產品之一"卡波"。
據了解,卡波也稱卡波姆(Carbomer),中文別名聚丙烯酸、羧基乙烯共聚物,中和后的卡波是優秀的凝膠基質,廣泛應用于乳液、膏霜、凝膠中。
據最高人民知識產權官網披露的民事判決書顯示,生效刑事判決認定:2012至2013年期間,華慢利用其卡波產品研發負責人的身份,以撰寫論文為由向九江天賜公司的生產車間主任李中生索取了卡波生產工藝技術的反應釜和干燥機設備圖紙,還違反廣州天賜公司管理制度,多次從其在廣州天賜公司的辦公電腦里將天賜公司的卡波生產項目工藝設備的資料拷貝到外部存儲介質中。
華慢非法獲取天賜公司卡波生產技術中的生產工藝資料后,先后通過U盤拷貝或電子郵件發送的方式將天賜公司的卡波生產工藝原版圖紙、文件發送給劉宏、朱志良、胡泗春等人,并且華慢、劉宏、朱志良、胡泗春對天賜公司卡波生產工藝技術的原版圖紙進行了使用探討。
在此之后,安徽紐曼公司利用華慢從天賜公司非法獲取的卡波生產工藝、設備技術生產卡波產品,并向國內外公司銷售。
由此可知,該起糾紛案的關鍵點為華慢和安徽紐曼公司。據了解,華慢除了轉移技術資料,還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參和成立了安徽紐曼。2013年十一月,華慢從天賜材料離職,由其主導生產的和"卡波"類似的新產品也在數月后正式面世。
據《南方日報》報道,2014年天賜材料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款和"卡波"十分相似的新產品,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認為二者的外觀和工藝均非常類似,懷疑有公司復制了"卡波"的生產技術。
2015年,天賜材料正式向警方報案。2016年七月江西省高級人民受理此案,由于部分被告對管轄權提出了異議,江西省高級人民將該案移送廣州知識產權進行民事裁定。直到今年十月十二日最高人民作出了駁回安徽紐曼公司、華某、劉某再審申請的裁定,該起糾紛案之路長達5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最高法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第一案,并入選了最高人民知識產權2020年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于2021年三月一日發文稱:"該案二審判決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七條第三款有關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在認定侵權人存在惡意侵權、情節極其嚴重的基礎上,頂格5倍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金額達3000余萬元,彰顯了嚴厲打擊惡意侵權行為的司法態度,明確傳遞了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強烈信號。"
投資超82億大擴產
作為電解液龍頭公司,天賜材料在電解液、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等方面均有布局,市場份額一直保持領先,今年以來,天賜材料已規劃了超82億元的擴產布局。
最近的一次在九月二十八日,當日晚間,天賜材料通告,公司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4.1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為人民幣9.35億元。
上述項目一期建成后將形成碳酸亞乙烯酯20000t/a,預計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9.69億元,年均凈利潤2.37億元。
值得指出的是,天賜材料在通告中強調,本項目一期的實行,是公司根據下游客戶的需求及市場未來增量所作出的審慎判斷。這就說明天賜材料和客戶合作情況向好,擴產底氣充足。
在此之前,天賜材料也進行了多次大手筆擴產布局。
八月二十四日,天賜材料公布五項擴產通告,其中和電池材料相關的有:全資子公司九江天賜使用投資14.03億元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電材料項目,擬15.58億元投資建設年產9.5萬噸鋰電基礎材料及10萬噸二氯丙醇項目,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投資5.51億元建設"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以及全資子公司南通天賜投資17.66億元建設年產35萬噸鋰電及含氟新材料項目(一期)。
八月三日,天賜材料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舉辦簽約儀式,該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30萬噸磷酸鐵及5萬噸磷酸鐵鋰回收,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磷酸鐵生產基地。
六月十八日,天賜材料公布三項擴產通告,將投資逾20億元擴張產量,進行一體化布局。包括年產30萬噸磷酸鐵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5.04億元;年產6.2萬噸電解質基礎材料項目,項目總投資5.13億元;年產15.2萬噸鋰電新材料項目,項目總投資10.49億元。
綜合上述擴產及投資布局,天賜材料將投入9.35+14.03+15.58+5.51+17.66+5.04+5.13+10.49=82.79億元。
那下游客戶的需求在哪,市場未來增量又如何判斷呢?
客戶方面,天賜材料CATL、ATL、比亞迪、LG能源、村田等國外知名客戶均有合作關系。同時和AESC、Northvolt、Dyson、SDI、BMW、Panasonic等均進入了密切合作階段。
今年,天賜材料還從LG能源和CATL兩大動力鋰電池龍頭公司手中拿下了大訂單。
七月二十二日,天賜材料全資子公司九江天賜和LG能源簽訂采購協議,今年下半年至2023年底,LG能源向九江天賜采購預計總數量為55000噸的電解液產品。
五月二十七日,天賜材料全資子公司寧德凱欣和CATL簽訂了《物料供貨框架協議》,約定在協議有效期內(自協議生效之日起至2022年六月三十日),寧德凱欣向CATL供應預計六氟磷酸鋰使用量為15000噸(該數量可根據雙方協商上浮或下降不高于20%)的對應數量電解液產品。
此次訂單中,CATL將預付產品6.75億元。據分析師估算,預付款約占供貨價值量的10%。也就是說,這份一年期框架協議或價值超67億元。
市場需求方面,得益于國內"碳達峰、碳中和"利好刺激,疊加海外新能源車政策影響,今年鋰電池材料電解液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同時,鑒于上游關鍵原料供應緊張,成本持續上升,電解液銷量及價格有較大幅度上升。其中,作為添加劑的碳酸亞乙烯酯(VC)的需求量也持續提升。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預測2025年全球電解液、鋰鹽、溶劑、添加劑需求分別為146.2萬噸、17.6萬噸、121.4萬噸、7.31萬噸,為2020年的5.0-5.2倍,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
業績方面,天賜材料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4億元至16億元,同比上升170.08%至208.66%。變動原因在于電解液銷量及價格有較大幅度上升,同時產品原材料自產率提升,毛利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