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2月28日
鋰資源遭瘋狂"搶食",CATL、贛鋒鋰業等A股公司"搶鋰"大戲開演!
芯片到底有多缺?
據悉,很多車企的董事長親自帶隊進行芯片采購,更加有車企不惜加價上百倍進行采購,只為了可以正常保產。
日前,理想汽車從黑市收購了數千片電子駐車(EPB)芯片,該芯片的正常價格約為6元/片,而理想汽車的收購價格高達5000元/片,超出正常價格800多倍。
對此,理想汽車相關人士回應:該信息不屬實。公司確實努力地在芯片缺少的情況下盡全力保證芯片供應,在目前芯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各家車企都會選擇在正規渠道購買現貨芯片來保證供應,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行業行為。
盡管理想汽車對上述不實信息進行澄清,但也側面暴露了一個事實:即芯片短缺的危機,已深度影響到了車企的生產和供貨,而這也是當前整個行業面對的共同難題。
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為了最大化的保障產品供應,部分車企只能被迫選擇"減配"交付。
理想汽車公司表示,由于馬來西亞遭受Y情影響,在不可抗力的影響下,毫米波的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影響了理想ONE的生產和準時交付。
除了理想汽車外,通用、日產、寶馬、奔馳、奧迪、標致、大眾等汽車品牌,也分別針對個別車型的配置進行了調整。其中,全新一代標致308取消了液晶儀表盤,日產在個別車型上舍棄了車內導航功能,而奧迪只能為新車交付供應一把遙控鑰匙,另一把則需到芯片充足時予以補發;奔馳也提出將在部分車型上進行"減配"方法。
雖然,減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車企的新車生產和交付,但缺仍然解決不了根本,仍有部分車企已因芯片短缺出現了停產減產和銷量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九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為7094輛,環比下降24.8%,低于銷量破萬的蔚來和小鵬汽車。而在此前的兩個月,理想汽車已憑借理想ONE一款車型蟬聯了造車新勢力的單月銷量冠軍。
事實上,類似的劇情也曾在蔚來發生過,八月,蔚來交付5880輛,環比下降25.86%。生產端受到制約,影響了八月的交付量。
日前,TSLACEO埃隆·馬斯克也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表達了來自供應鏈方面的壓力,并希望芯片短缺危機能盡快緩解。
虎姐搜集了很多數據發現,自十月起,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個汽車廠暫時停工停產,涵蓋了大眾、通用、日產、豐田等多家汽車公司,究其核心原因,均是由于芯片短缺。
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34.5萬輛,比上一周新增了約25萬輛。
供需之間的失衡,讓汽車芯片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進價不足10元的芯片,最終成交價可能高達400多元,漲幅達40倍。
針對這類惡意搶購芯片、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行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在日前出手,依法對三家汽車芯片經銷公司哄抬價格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處罰總額為250萬元。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工信部表示:將加強協調力度,加強供應鏈精準對接,使汽車芯片能夠在供給能力上全面提升,使汽車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鋰資源遭瘋狂"搶食"
強者為尊,弱者為寇!只見過動物世界里的各種動物為搶食打的不可開交,然而,你有見過A股市場的"搶食"情形嗎?虎姐今天可算是見識了!
在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景氣上行、鋰資源供需緊張的背景下,A股公司"搶購"鋰礦資源持續升溫。
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紫金礦業、CATL、贛鋒鋰業、金圓股份、天華超凈等A股公司先后通過并購、入股的方式,加速布局全球鋰資源,而鞍重股份更是"跨界"進入這一熱門賽道。
大家可能不了解,在之前,"搶鋰"大戲早已開演。
九月份,贛鋒鋰業通告單方面終止和贛鋒國際的要約收購合作協議,當日,CATL和Millennial簽訂協議,成功收購該公司100%股權。
盡管贛鋒鋰業未能拿下Millennial,但其海外布局鋰資源的步伐早已邁出,目前,公司已擁有位于澳大利亞、阿根廷的多個優質鋰資源。
金圓股份也加入了"搶鋰"大軍。公司十月八日披露,同意全資子公司金圓新能源和西藏阿里鋰源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及其股東等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金圓新能源擬以現金和發行上市公司股票方式收購后者持有的鋰源礦業60%股權。
天華超凈九月二十七日通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裴振華控制的天華時代擬出資2.4億美元獲得Manono鋰輝礦項目24%股權。目前CATL持有天華時代25%股權。
鞍重股份則是"跨界"搶礦。公司于八月四日披露,擬以自有資金收購強強投資持有的江西同安51%股權。重股份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公司將擁有自己的礦產資源,繼續向上游原礦開采、選礦業務延伸發展。
A股公司不惜加價布局上游鋰礦資源的做法,也進一步印證了鋰資源供給的緊張。
今年以來,金屬鋰價格已從48.5萬元/噸漲至87萬元/噸,累計漲幅近八成;電池級碳酸鋰從年初的5.3萬元/噸漲至18.25萬元/噸,累計漲幅244%;六氟磷酸鋰從年初的11.25萬元/噸漲至47.5萬元/噸,累計漲幅322%。
從需求端看,我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八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同比上升2.1倍;八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滲透率為17.9%,達歷史新高。
進入九月,TSLA、比亞迪、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企銷量紛紛創出新高。研究機構EVTank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1800萬輛,全球動力鋰電池需求將超1億千瓦時。
目前,全球重要規劃鋰資源開發進度或難以匹配需求上升的速度和量級,且鑒于資源項目的復雜性,2021年至2025年,在需求拉動下,鋰行業供需或將逐步變得緊張,會有更多相關公司通過入股、收購、鎖定長單等方式布局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