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2月27日
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迎來"春天"?重要城市和車企協力推進產業發展
提及新能源汽車,人們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混合動力汽車或者純電動汽車,燃料動力電池汽車還未在消費者的認識范圍之內,這重要是因為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尚未普及開來,尤其是在乘用車范疇內,氫燃料動力電池技術上車比普通消費者認識中要難得多。
從發展趨勢來看,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并不適合乘用車,商用車領域才是其廣泛應用的市場。
01
市場應用潛能大,局限性也不小
從應用場景來看,我國純電動汽車重要集中在東部、中部和南部,而北部、東北部、西北部分布較少。重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冬季氣溫低,對動力鋰電池釋放電能有不利影響。
和此同時,溫度變化對氫燃料動力電池的影響程度比較小,電池的余熱還可以靈活轉化利用。另外,北部、東北部、西北部地區的可再生資源較為豐富,可以滿足制取清潔低碳氫所需的可再生能源供應。總體來看,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具有足夠的市場應用潛能。
但是,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離不開加氫站的鋪設,由于目前加氫站的建設面對著成本高昂、設備性能較差等問題,其數量仍然有限。我國建設的加氫站重要是高壓氫氣加氫站,造價在1500萬元左右,并且后期加氫站運行維護的成本數目也不小。在未廣泛運營之前,加氫站仍以示范運營為主,市場規模小,盈利有限。
在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占領了絕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下,就目前情況來看,商用車是當下燃料動力電池汽車最重要的應用領域,產品種類重要包括大中型客車、輕型客車、輕型貨車(物流車)。現在,燃料動力電池在專用車領域的應用也更加多元化,包括環衛車、灑水車、垃圾車等。
02
國內車企加速推進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
早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就是燃料動力電池,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技術瓶頸,比如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的氫脆現象(氫脆是指溶于鋼中的氫,聚合為氫分子,造成應力集中,超過鋼的強度極限,在鋼內部形成細小的裂紋),安全問題仍無法有效保證,催化劑、隔膜等關鍵技術還未取得突破。恰逢動力鋰電池出現,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便就此轉向。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我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并指明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規劃,將氫燃料動力電池納入重點領域技術。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政策規劃的號召之下,吸引了眾多國內車企布局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相關產業。
上汽集團是國內最早從事氫燃料動力電池技術研究的公司,自2001年以來一直堅持在投入,并取得了相關技術專利,還參和制定了燃料動力電池國家標準。上汽先后推出了多款示范運營的氫燃料大巴車(申沃FCV)、商用車(FCV80)和乘用車產品(榮威950FuelCell)。
在2018年六月,上汽成立了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整合燃料動力電池領域技術人才等核心資源,不斷加快其自主核心技術研發進程,并為整個行業供應燃料動力電池相關產品及服務。2020年九月十三日,上汽集團正式宣布了其氫燃料動力電池技術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動力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動力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動力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和此同時,上汽大通MAXUS公布了一款較為成熟的產品EUNIQ7FuelCell。
2020年七月二十八日,廣汽集團公布了首款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AionLXFuelCell,意味著廣汽氫能乘用車布局獲得了實質性進展。另外,2021年九月五日,廣汽自主研發的首款氫氣發動機點火成功,標志著廣汽發動機正式邁入零碳排放時代。今年的廣汽科技日于六月二十八日舉辦,當天廣汽公布了一臺全新氫能概念車:綠境SPACE,以全新設計理念展示了廣汽的綠色態度。
2022年七月二十五日,出自于長安汽車全新的EPA1專屬平臺架構的長安深藍SL03正式上市。作為國內首款量產的氫燃料動力電池轎車,其氫電版車型滿氫滿電續航里程可達730km。不過,和世界范圍內的其他主流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車型諸如豐田Mirai、現代NEXO(折合人民幣分別約55萬元、43萬元)相比,長安深藍SL03的定價明顯偏高。但是,從其獲得的流量和市場關注度來看,可以說該車背后的象征意義更為突出:代表著一批車企在響應國家政策,儲備和展示其氫燃料動力電池技術。
03
產銷增量明顯,分城市有序推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中披露的數據,七月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2輛和245輛,同比分別上升4.6倍和13.4%;1-七月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0.2萬輛,同比分別上升2.1倍和1.4倍,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業上升明顯。
此前,工信部在八月十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2年第7批),從車型來看,仍以商用車領域的車型為主。其中,FCV車型共30款,同比新增67%;各車型上榜數量較均衡,專用車第一,有9款,物流車、重卡和客車數量分別為8、7、6款,相較于上個月,都有所提升,其中十余款車型由河南以及非示范城市群公司配套。
其中,燃料動力電池示范城市在推廣燃料動力電池的應用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按照五大城市群統計口徑,2022年七月,受億華通的高出貨量推動,北京示范城市群落地量最多,為372輛;其次是上海城市群,積壓車輛逐步釋放投運,落地量為134輛;河南、河北城市群分別為129和128輛;當時政策尚未出臺,補貼細則未落地,受此影響廣東城市群的落地量為55輛。
目前來看,是燃料動力電池車輛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但是,氫能技術鏈條長,要攻克的技術難點不少,重要環節包括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燃料動力電池、氫儲能系統等,重點涉及領域包括交通、工業等。不過,回顧我國純電動汽車從起步孕育到現在高質量發展的整個歷程,我國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業比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滯后約10年,目前仍處于產品導入期,正在進入應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長期。但總體來看,燃料動力電池乘用車還處于研發驗證階段。
今年三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公布。《規劃》明確了我國到2025年燃料動力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并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的發展目標。同年八月,京津冀、上海、廣東等3個城市群被列為全國首批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而后在年底,河南、河北兩個城市群也得以獲批。
現有5個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一共涵蓋了47座城市,縱橫交錯,顯示出全國各地都在深化對燃料動力電池產業的布局的態勢,無疑將持續助推我國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