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2月28日
國內TOP10動力鋰電池公司"買不到原材料",聽原料商怎么說?
鋰電產業鏈供應緊張到了什么程度?
今年我們就遇到了買不到上游原材料的問題。十一月九日下午,在2022我國(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國際交流會的圓桌交流環節,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瑞浦蘭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浦蘭均)技術顧問夏保佳博士坦言。
根據今年1-十月全國動力鋰電池廠商裝車數據排名,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蘭均公司作為后起之秀躋身前十,但瑞浦蘭均特殊的身份還在于,其控股公司是有著鎳王之稱的青山實業,在外界看來,其上游原料供應本應有著極大優勢。
之所以買不到,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市場供應的問題,跟疫情、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都很有關系。夏保佳說,因此我們的控股方不得不進一步向上拓展產業鏈。因為供應鏈的安全非常重要,不然就是家里無米下鍋的狀態,很難過。
在業內人士看來,鋰電產業鏈的供應緊張,始于終端消費的持續旺盛。根據中汽協十一月八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十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5.6萬輛,同比上升75.2%,1-十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443.2萬輛,同比上升107.5%。
十一月十日,我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最新動力鋰電池裝車數據則顯示,十月,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總計62.8GWh,同比上升150.1%,今年1-十月,我國動力鋰電池累計產量為425.9GWh,同比上升166.5%。
在此次2022我國(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中,據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朱景兵介紹,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幅均高達160%左右,正極材料產量增幅同比接近翻番,而原料端的鋰鹽供應同比增幅只有53%。產業鏈下游的需求增速明顯快于上游供應增速。階段性供需錯配的情況,也導致了鋰鹽價格的顯著上漲。
據上海有色網的數據顯示,十一月十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格為56.75萬元/噸,這一價格2020年六月電池級碳酸鋰平均4.1萬元/噸的價格的約14倍,較今年二月初36.4萬元/噸的價格上漲了約55%。
關于電池廠商的難過,在此次圓桌對話中,來自電池上游原材料的各家生產商也從更細微的層面,解釋了供應緊張的原因,保供承受的壓力,以及相應的對策。
作為動力鋰電池隔膜重要生產商之一,深圳中興新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輝說,這個行業擴展速度太快了,超過了我們的意料。
在張輝看來,材料公司的擴產速度沒有跟上電池公司的擴產速度。一方面,電池公司擴產從擴張到產量釋放,上量很快,而隔膜公司擴產周期比較長,像中興的隔膜技術是干法單拉,整個擴產周期至少要一年時間。此外公司的生產設備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國產化,有很多設備要進口,在疫情的情況下,產量周期也受到了影響。
張輝上周剛參加完比亞迪的供應商大會,他透露,比亞迪方面要求我們明年保供11億平方米隔膜,但明年我們總產量可能也只有15、16億平方米左右,因此公司壓力非常大。另外現在公司也在IPO階段,不能有大客戶依賴,11億平方米已經占了我們70、80%的量,所以確實存在供應緊張的問題。
可能到2024年,隨著設備國產化的實現,這個問題會得到改善,但至少明年供應緊張依然存在。張輝說。
導電劑是動力鋰電池的重要輔材,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型導電劑碳納米管材料的龍頭生產商,公司副總經理嚴燕說,去年我們就發現,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得到原材料,原因不一定是直接原材料斷供,而是前續的產量跟不上。
去年整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制造需求都往我國轉,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時候不是一級供應商,而是二級三級供應商產量不夠。嚴燕說,所以在應對的方法上,我們把全供應鏈做梳理,對所有存在瓶頸的供應鏈都做了后備方法。包括公司自己也布局了一些供應鏈,因為產業成長太快,100%依賴于外界供應商會有短板,非常短的地方要我們自己補。核心設備目前天奈科技能夠自制,一些關鍵設備有長期合作。嚴燕說。
據嚴燕介紹,在產量布置上,天奈科技通常提前半年到一年,是把客戶端所有的需求數據匯總。例如我們會找大客戶要未來三年的需求數據。假如我們布局產量早半年的話,會多半年折舊,但是和斷供平衡比起來,保供是第一位的。嚴燕說。
此外,天奈科技將產量在國內多點布局,防止生產集中在一個地方受到疫情不確定性的沖擊。而考慮到海外客戶保供的問題,公司在歐洲和美國也都布局了生產廠,因為去年真的出現過船都訂不到的情況。嚴燕說。
船的問題,讓江西明冠鋰膜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鑫也深有感觸,明冠鋰膜公司是軟包鋰電池重要的原材料鋁塑膜的生產商。由于疫情和一些國際政治因素的原因,我們去年也出現過訂不到原材料的情況,貨物在海上要漂好長時間,到了港口以后又要待好長時間,還上不了岸提不了貨。趙鑫說。
在我們自身原材料的供應上,鋁塑膜關鍵的原材料,像鋁箔、膠黏劑,早期都是進口,現在完全實現國產化,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供貨緊張情況。日本供不過來貨的時候,日本供應商只保日本國內市場。國內的生產廠商不光是我們,很多的鋁塑膜公司都受到影響。趙鑫說。
當原材料供應商都講完了各自家中難念的經,那么,為了保證原材料供應的安全,電池公司以及新能源汽車公司,是否應該致力于向上游擴張,打通全產業鏈呢?
對此,瑞浦蘭均公司的夏保佳博士認為,擴張要具備條件。他說,公司往上游擴張的時候要謹慎一些,有條件就往上走,沒有條件就不要那么盲目擴張。因為一個市場主體的精力和特色畢竟有限。
現在一些整車廠商可能也要往電池板塊延伸,那么做汽車的人做電池,技術是不是準備得很充分?除了自用,是不是還對外銷售?以后跟電池廠商交流的時候,會不會還跟作為單純的整車商那樣,交流得那么充分透徹和坦誠開放?這些都是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因為術業有專攻。所以假如有足夠技術實力和資金,包括人才儲備,就擴張。假如沒有這樣的資源優勢,可能還是要慎重一點。夏保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