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3月01日
電池領域"新入者"在下一盤什么棋?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拉動下也踏上了突飛猛進之路。從新能源汽車在我國開始推廣到現在,此間動力電池領域的資本角逐可謂風云激蕩,而就在業內認為動力電池產業快棋至中盤的時候,一家環保領域的領軍企業闖入:桑德集團成立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軍動力電池領域。
桑頓新能源進入業內人士的視野,是從其對電池領域的大手筆投資開始的,而近年來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更是動作頻頻,引起業內廣泛關注。近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電池中國網CEO張雨,儲能應用分會副秘書長陳永翀等一行來到桑德集團北京總部,對桑頓新能源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與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等相關人員的交流,調研人員對這家闖入動力鋰電領域的企業有了更深入了解。
大手筆投于風起云涌時
桑德集團跨界動力電池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文一波表示,桑德真正進入電池領域是2012年,當時“邊做,邊看,邊調整”。到2014年,文一波理清了這個行業的前景和模式,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規模投入。
桑頓新能源一期項目主要致力于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布局,進入電池材料領域;二期項目則開始布局電池儲能,2013年進入儲能領域。一期和二期共投資49億元,“2.5”期完成后,動力電池產能達8GWh。據了解,桑頓新能源三期項目將投資100億元,這一大手筆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當項目全部投產后,桑頓新能源有望成長為中國鋰電池最重要的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桑頓新能源大手筆布局之時,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洗牌模式也已經開啟。劉彥龍曾表示,2015年,前20家電池企業占行業總規模超80%;2016上半年,前6家動力電池企業占行業總規模70%以上。2016年,比亞迪、寧德時代和沃特瑪3家動力電池企業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2017年將有5-6家企業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隨著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大舉布局,更表明了桑頓新能源進軍動力電池領域的決心。
“獲得市場的認同才是好企業”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過渡,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將逐步退出,補貼退坡后,產業鏈企業特別是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走,成為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
對此,文一波表示,客觀地講,補貼退坡并非壞事。政策的干預初衷是好的,但往往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他認為,少一些干預,電池企業就會多一些活力。
此外,文一波還表示,企業必須培養自己的生存能力,只有獲得市場的認同才是好企業,如果現在和將來都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同,那一定是企業出了問題。
正是由于文一波的這種觀點,讓桑頓新能源的產品一進入市場即獲得了市場認同。自成立以來,桑頓新能源一直專注于鋰電池與正極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以綜合研發實力和技術創新優勢,榮獲“湖南省新材料企業”稱號,并獲得“2016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十大品牌企業”稱號。桑頓新能源率先在國內開發出車用高鎳多元材料,獲得國內主流整車企業的認證并實現批量供貨,成功進入高端汽車供應鏈。
不僅如此,桑頓新能源電池材料的銷售業績也同樣亮眼。2016年,桑頓新能源錳酸鋰出貨量位居細分領域第一,其鎳鈷錳三元材料出貨量在國內正極材料企業中亦排名列前位。同時,由于其出色表現,桑頓新能源獲選“中國動力電池十強”。
對電池品質充滿信心
動力電池行業“錢”景大好,讓很多動力電池企業加大了投資力度。同時近年來,電池產業的發展更多依賴于政策的驅動,政策制定部門的只言片語,業內專家的解讀,政策指揮棒每一個“暗示”,都會在電池行業內掀起波瀾。本是扶優扶強、凈化產業環境的政策,往往被企業誤讀成行業洗牌的條件。也因此,很多企業為了不被市場淘汰,紛紛加碼產能的擴張,以至于出現整體產能過剩的局面。
“比起技術和設備,產能不是最重要的”,文一波坦言,“我也不擔心電化學體系的變化,而是擔心硬件的淘汰,現在設備的迭代速度太快了”。鋰電池設備龐雜,專用性強,對鋰電池性能和成本有重大影響,對動力電池產品的品質也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幾年鋰電設備更新迭代加速,對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據了解,桑頓新能源起步初期本打算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一批動力電池生產設備,但由于周期太長,國內電池產線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就改變了初衷。電池產線的快速迭代,雖然讓人有些“煩惱”,但其積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文一波對未來動力電池的品質充滿信心,他表示,桑頓新能源一二三期項目,每一期的產線都有很大提高,以目前的迭代速度,再加上電池新材料的研發以及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未來純電動汽車對燃油車將擁有更大的價格及性能優勢。
“電池云生態”助力行業發展
電池中國網了解到,桑頓新能源正打造一個開放的電池云平臺,這個電池云平臺也顯示出文一波滿滿的情懷。
據悉,該平臺可對每一塊動力電池在其全生命周期內實現監控和管理,比如電池的位置、電量、安全系數,甚至在其離開生產車間、在汽車裝配之前以及電池廢棄以后都能對其進行監管,電池云平臺提高了動力電池在倉儲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該平臺面向其他電池企業免費開放,其他企業可以對自己的動力電池進行監控管理,桑頓新能源則可以對電池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電池的物理化學性能變化,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動力電池水平。
同電池云平臺密切相關的,還有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關于電池的梯次利用,文一波表示,公司正在研發電池的快速修復技術,針對每家電池企業的不同材料,對電池進行研發和修復。此外,他還強調,桑頓新能源要做最簡潔的梯次利用技術,盡量不拆解或少拆解。
關于電池回收,文一波認為,桑頓新能源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的確,桑德有著全國最大的環衛網絡。目前,桑德已經在全國150個城市布局有環衛網,2017年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300~400個。最重要的是,桑德環衛網絡內建有“好嘞社區便民服務亭”,致力于垃圾分類、快遞配送以及電池回收等,目前該項目運行情況十分良好。而國內其他電池回收企業所缺少的正是這種渠道優勢,具備天然的基因讓桑頓新能源已經做好準備,靜待儲能“風口”到來。
2017年1月,桑德集團與湖南省寧鄉縣政府簽訂國內最大的廢電池資源化項目。該項目占地200畝,計劃投資10億元,主要用于建設廢舊電池及生產廢料回收利用及深加工的產業基地。據悉,項目擬于2017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18年上半年調試設備并正式投產,預計產值不低于30億元。
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帝國”
桑德集團充滿藝術氣息又科幻感十足的展館內,可以一窺文一波的野心并非局限于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而是要打造一個覆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生態帝國”。
桑頓新能源“入局”雖晚,但在電池產業鏈的布局很是驚艷。短短幾年間,桑頓新能源就構建了從電池材料、電芯、PACK、電池云平臺到電池梯次利用、電池回收處理以及下游充電的生態產業鏈閉環。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無疑將使桑頓新能源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產業鏈條內部的無縫銜接將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使桑頓新能源在各環節的相互配合下實現更快發展。
“目前,我們正在推進‘換鉛計劃’,逐步將較大部分鉛酸蓄電池替換掉”,文一波說,“從環衛電動車輛切入,把環衛電動車先做起來,這樣也可以帶動我們電池技術的提升。”這就是桑頓新能源的另一個獨特優勢——作為環保行業的領軍企業,桑德新環衛是全國最大的環衛車采購用戶,這不僅促進桑頓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銷售,也推動了環衛交通領域的電動化進程。
在看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巨大發展前景后,文一波決心積極投入。他介紹,目前桑頓新能源正在快速提高電池產能,計劃2017年底將達到8GWh。
談到未來的目標,文一波表示,未來在電池產業鏈方面,桑頓新能源的規模要達到千億級別。而桑頓新能源這盤棋,也將在文一波手中越下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