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2年11月08日
日本研究機構欲再次革新鋰電池技術,誓奪領先地位
在鋰電池江山版圖日益縮小的背景下,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推出了一項“革新型蓄電池尖端科學基礎研究事業(RISING事業)”,旨在重奪日本在蓄電池,主要是鋰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
NEDO是一個產學研相結合而組成的大型機構,研究團隊中包括京都大學等14家大學及研究機構、以豐田為代表的5家汽車企業、以及松下和日立制作所等共12家企業,該機構致力于實現“舉國一致強化蓄電立國的日本”,這就是日本現在采取的蓄電池戰略“總體戰”。總體戰有兩個主要內容:動力鋰電池、鋰電池能量密度。
日本企業開發出了鋰離子電池,并由索尼最先實現了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以后在該領域一直領先于世界,但在10年后的2011年,其世界市場份額卻被韓國企業趕超,三星鋰電池一度成為全球出貨量之最。現在,日本的蓄電池開發團隊下了決心,不會讓鋰離子電池重蹈半導體及液晶面板的覆轍。為了找到合理且有效的突破口,NEDO先把已大眾化的電子設備用途的鋰離子電池放在一邊,要在用于純電動汽車(EV)及電力調整等用途的大型鋰離子電池領域搶先走在前面,借此奪回市場份額。日本政府提出的“蓄電池戰略”所描繪的發展藍圖是,要在2020年將增長到目前4倍的市場中,日本企業占據一半份額。
能量密度是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核心參數,IBM和韓國研究機構日前都宣稱找到了提高鋰電池續航能力的有效辦法,即,發明一種鋰空氣電池。NEDO也計劃在2030年之前開發出這種可以達到現有能量密度5倍以上的鋰電池,實現這一計劃分兩步走,先是到以2020年,使能量密度由目前的大約150Wh/kg增加到250Wh/kg,將平均每千瓦時的成本降低到約3萬日元。也就是說,用大約10年時間將能量密度提高到2倍以上,成本則降至三分之一以下。“250Wh/kg”的能量密度是蓄電池領域的專家們估計出的鋰離子電池可實現的上限數字。也是此次開發力爭實現的目標。第二步是到2030年,將此后的時間定位為“革新性蓄電池”的實用化期,革新性蓄電池之一是“金屬空氣電池”。這種電池通過使空氣中的氧元素離子化,并使其向金屬負極移動來進行蓄電。從理論上說,能量密度能達到500Wh/kg,相當于鋰離子電池極限的2倍。
現在,NEDO正在實現第一階段工作,即提高到250Wh/kg的能量密度,作為革新型蓄電池尖端科學基礎研究事業的一部分,兩套用于觀察蓄電池原子活動的設備已經投入使用。
今年4月,在位于兵庫縣佐用町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 Japan)的大型同步輻射設施“Spring-8”里,采用了強力X線、同樣是世界唯一的蓄電池專用分析設施開始了運轉。
9月,在位于茨城縣東海村的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大強度陽子加速器設施“J-PARC”中,蓄電池專用分析設施“中子Beam Line SPICA”建成完工。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通過將加速器產生的高強度中子束照射在處于實際工作狀態的蓄電池上,能夠實時觀察構成材料的原子排列變化等的設備。
中子束適用于對氫、鋰、鎂等“輕原子”的分析,而X線擅長的領域是錳及鎳等“重原子”,將兩者合在一起便可掌握構成鋰離子電池的所有原子的活動。
NEDO是一個產學研相結合而組成的大型機構,研究團隊中包括京都大學等14家大學及研究機構、以豐田為代表的5家汽車企業、以及松下和日立制作所等共12家企業,該機構致力于實現“舉國一致強化蓄電立國的日本”,這就是日本現在采取的蓄電池戰略“總體戰”。總體戰有兩個主要內容:動力鋰電池、鋰電池能量密度。
日本企業開發出了鋰離子電池,并由索尼最先實現了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以后在該領域一直領先于世界,但在10年后的2011年,其世界市場份額卻被韓國企業趕超,三星鋰電池一度成為全球出貨量之最。現在,日本的蓄電池開發團隊下了決心,不會讓鋰離子電池重蹈半導體及液晶面板的覆轍。為了找到合理且有效的突破口,NEDO先把已大眾化的電子設備用途的鋰離子電池放在一邊,要在用于純電動汽車(EV)及電力調整等用途的大型鋰離子電池領域搶先走在前面,借此奪回市場份額。日本政府提出的“蓄電池戰略”所描繪的發展藍圖是,要在2020年將增長到目前4倍的市場中,日本企業占據一半份額。
能量密度是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核心參數,IBM和韓國研究機構日前都宣稱找到了提高鋰電池續航能力的有效辦法,即,發明一種鋰空氣電池。NEDO也計劃在2030年之前開發出這種可以達到現有能量密度5倍以上的鋰電池,實現這一計劃分兩步走,先是到以2020年,使能量密度由目前的大約150Wh/kg增加到250Wh/kg,將平均每千瓦時的成本降低到約3萬日元。也就是說,用大約10年時間將能量密度提高到2倍以上,成本則降至三分之一以下。“250Wh/kg”的能量密度是蓄電池領域的專家們估計出的鋰離子電池可實現的上限數字。也是此次開發力爭實現的目標。第二步是到2030年,將此后的時間定位為“革新性蓄電池”的實用化期,革新性蓄電池之一是“金屬空氣電池”。這種電池通過使空氣中的氧元素離子化,并使其向金屬負極移動來進行蓄電。從理論上說,能量密度能達到500Wh/kg,相當于鋰離子電池極限的2倍。
現在,NEDO正在實現第一階段工作,即提高到250Wh/kg的能量密度,作為革新型蓄電池尖端科學基礎研究事業的一部分,兩套用于觀察蓄電池原子活動的設備已經投入使用。
今年4月,在位于兵庫縣佐用町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 Japan)的大型同步輻射設施“Spring-8”里,采用了強力X線、同樣是世界唯一的蓄電池專用分析設施開始了運轉。
9月,在位于茨城縣東海村的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大強度陽子加速器設施“J-PARC”中,蓄電池專用分析設施“中子Beam Line SPICA”建成完工。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通過將加速器產生的高強度中子束照射在處于實際工作狀態的蓄電池上,能夠實時觀察構成材料的原子排列變化等的設備。
中子束適用于對氫、鋰、鎂等“輕原子”的分析,而X線擅長的領域是錳及鎳等“重原子”,將兩者合在一起便可掌握構成鋰離子電池的所有原子的活動。
上一篇:大東南億元投資進入鋰電池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