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4月17日
動力電池充電網正在布局 特銳德望共建充電系統
特銳德(300001)董事長于德翔近日在《給股東的一封公開信》中表示,2018年將成為電動汽車充電產業的成長拐點,公司計劃做成中國最大的汽車充電網生態運營公司。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了充電網的全國布局,2018年,公司計劃新增充電樁10萬個,累計投建充電樁30萬個,年充電量目標15億度,服務100萬車主。
于德翔還在公開信中邀請股東參與到充電網的建設中來,分享充電網生態產業的紅利,參與方式可以是尋找充電場站資源、投資建設等,同時承諾“我們保證資產回報率不低于15%”。
充電網實現了全國布局
于德翔在公開信中介紹,公司的充電網建設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布局。作為公司電動汽車充電產業平臺,公司全資子公司特來電通過與各地政府、車企、產業鏈企業合資,成立了88家子公司,在282個城市建設了19.7萬個充電樁,占據全國46%市場份額,初步形成了大網絡節點,市場占有率、投建量、運營量、客戶量、城市覆蓋量均國內第一,目前日均充電量240萬度,累計已經超過7億度。
但于德翔同時也介紹,自特來電成立以來,公司在充電網建設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產做全國布局;在技術研發、人才引進、團隊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上述因素導致充電網業務虧損巨大,2016年虧損3億元、2017年虧損2億元。2018年,公司計劃通過推動精準投建、生態共建、精細運營等措施,由重資產逐漸轉為輕資產的充電網生態運營模式,并將經營目標確定為實現減虧1億元,努力爭取實現盈虧平衡。
而在技術方面,特銳德研究院建成了智能充電、云平臺、智能調控、無線充電、智能箱變、儲能技術、新能源微網等十大研發中心,建立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充電網研發團隊,取得1000多項專利專有技術,其充電網技術的大功率充電、無人駕駛公交車的人工智能充電弓、無線充電及新能源微網系統,經國家鑒定為“產品世界首創、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同時,公司吸引國內外7位首席科學家以及數百位互聯網人才,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業務應用及ZB級開放的系統大架構,自主研發了充電、運營、修車租車等十個應用云平臺,滿足未來中國最大的汽車充電網的投建、運維、運營及數據服務,目前充電網大數據日均10TB,2020年將突破100TB數據量,公司app使用量、新能源數據量、大數據架構均為國內第一。
于德翔邀請股東共建充電網
邀請股東共同參與公司的業務發展,這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應該尚屬首例。那么,于德翔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個想法是否靠譜?有沒有具體的措施?這些問題從于德翔給股東的公開信中似乎可以發現端倪。
其實,這個邀請股東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非常簡單,一種是股東幫助公司尋找電動汽車熱點城市的優質充電場站資源,由公司投資建設,公司給股東每站獎勵不低于1000元的服務費;第二種合作模式,公司與股東合伙共建充電站,由公司負責運營,雙方按照投資比例進行利益分成;最后一種模式,股東投資,由公司建設、運營充電站。
從上述三種合作模式來看,公司的意圖是要在保證充電站建設數量及覆蓋面的同時,降低未來的人力成本與資金成本。
于德翔說,“充電網的建設需要把充電樁一根一根地栽到每一個車位上,覆蓋全國的充電樁的場站選址、電源接入、施工安裝、運營運維等是一個繁雜而龐大的生態系統工程?!?/p>
在這封公開信中,于德翔同時也分析了充電網產業的發展空間。國家規劃提出,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達到8000萬-1億輛,隨著國家雙積分等政策落地、汽車及電池技術的持續升級,電動汽車及相關產業也將成為繼房地產和電商后,拉動中國經濟的最大新引擎和新動能。充電網是電動汽車賴以生存的基礎設施新網絡,國務院多次會議、科技部部長萬鋼、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號召全行業高度重視充電網的建設。
于德翔分析,充電網是一個復雜的能源信息系統,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是能源價值,按照2030年運行8000萬輛電動汽車,每天充30億度電,每年約1萬億度,按照0.5元/度收服務費,每年全國5000億的充電收入。其次是大數據價值,充電網依靠數以億計每天充電的用戶,將汽車工業大數據、能源大數據、消費行為大數據、互聯網大數據集中于平臺,電商、約車、買電賣電、大數據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客戶電商等互聯網增值服務均能在充電平臺上實現,構筑起未來數據支撐千億價值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