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5月16日
鋰硫電池性能將得到極大提升!
鋰硫電池具有大的理論容量和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正極材料硫來源廣泛、環境友好等特點,有望成為下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但其商業化應用仍存在諸多技術挑戰,如固體硫化物的導電性差,可溶性多硫化物中間體的穿梭效應以及充放電過程體積變化大等問題。
目前,研究者們已探索了多種方式解決以上問題:
(1)通過電極結構設計增強導電性并抑制多硫化物的擴散;
(2)通過調節電解液成分、隔膜結構、粘結劑成分來抑制穿梭效應;
(3)在金屬鋰負極表面進行保護,防止多硫化物和鋰的副反應。
盡管如此,活性物質的不可逆損失仍未完全解決。近日,北京大學郭少軍研究員及博士后張業龍將缺陷化學與鋰硫電池有機結合,首次在鋰硫電池體系中巧妙地引入“正電荷硫空位”這一概念,首次合成了富1T相MoS2及富正電荷硫空位的MXene/1T-2HMoS2-C雜化材料,利用大量的“正電荷硫空位”,有效錨定負電性多硫化物陰離子,利用三維MXene及1TMoS2提供快速的電子導電通道。
該材料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0.1C的電流倍率下,該材料的紐扣鋰硫電池比容量為1194.7mAh/g。在0.5C的倍率下,循環300次后,電池容量可維持在799.3mAh/g,每圈僅衰減0.07%。該材料組裝的軟包鋰硫電池可實現40圈的穩定循環。
該工作不僅設計了1T/2H相界面、豐富的正電性S空位、三維的MXene導電骨架,并將物理吸附、化學吸附作用、缺陷化學、界面催化結合,利用MXene/1T-2HMoS2-C的催化效應及其限域錨地作用,實現了多硫化物的快速可逆轉化,為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為開發高性能鋰硫電池提供思路,開啟了缺陷化學與鋰硫電池的有機結合,對鋰硫電池的設計和實用化有指導意義。
上一篇:舊鋰電池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