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2年07月17日
車用鋰電池投資熱應用冷,大規模應用還需3到5年
在國家多項利好政策的鼓勵支持下,國內鋰電池及上下游企業均紛紛開始了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投資生產。目前,由于鋰電池應用終端電動車市場遲遲未能打開,鋰電池產業已經呈現過剩局面。而有專家指出,車用鋰電池要真正實現大規模應用,還需等3-5年。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萬輛,而到2020年則要超過500萬輛。面對巨大的市場,一時間,全國鋰電池和相關上下游產業迎來了投資熱潮。但是隨著鋰電池產能的爆發,市場應用方面卻不斷爆冷。據了解,去年全國銷售新能源汽車僅為8159輛,實際產能也僅為萬余輛,其中大部分為出租車、特種車等用于公共領域的車輛,很少私人購買。
在這種情況下,鋰離子電池及其原材料產能過剩局面也逐漸顯現。僅鋰電池正極材料方面,去年全球正極材料市場總銷量為59470噸,我國國內產量就占據了29450噸。而今年以來,國內又有十幾家中外企業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產能有望快速釋放。此外,在鋰資源方面,我國的鋰礦資源只占全球資源量的10%,但去年的產能卻占全球的12%。
在日前于上海召開的2012中國鋰電正極材料研討會上,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導致鋰電池投資熱應用冷局面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國內企業對鋰電池及相關原材料的投資遠遠超出了需求。此外,鋰電池的成本、安全性以及壽命等問題還沒解決,進一步阻礙了其推廣應用。
針對鋰電池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指出,由于目前還未能預測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真實需求量,企業不能過于追求投資規模,應該穩健發展。他說:“我們一直認為,要將鋰電池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還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萬輛,而到2020年則要超過500萬輛。面對巨大的市場,一時間,全國鋰電池和相關上下游產業迎來了投資熱潮。但是隨著鋰電池產能的爆發,市場應用方面卻不斷爆冷。據了解,去年全國銷售新能源汽車僅為8159輛,實際產能也僅為萬余輛,其中大部分為出租車、特種車等用于公共領域的車輛,很少私人購買。
在這種情況下,鋰離子電池及其原材料產能過剩局面也逐漸顯現。僅鋰電池正極材料方面,去年全球正極材料市場總銷量為59470噸,我國國內產量就占據了29450噸。而今年以來,國內又有十幾家中外企業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產能有望快速釋放。此外,在鋰資源方面,我國的鋰礦資源只占全球資源量的10%,但去年的產能卻占全球的12%。
在日前于上海召開的2012中國鋰電正極材料研討會上,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導致鋰電池投資熱應用冷局面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國內企業對鋰電池及相關原材料的投資遠遠超出了需求。此外,鋰電池的成本、安全性以及壽命等問題還沒解決,進一步阻礙了其推廣應用。
針對鋰電池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指出,由于目前還未能預測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真實需求量,企業不能過于追求投資規模,應該穩健發展。他說:“我們一直認為,要將鋰電池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還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