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宣傳內容
宣傳內容
九月二十九日,比亞迪公布《有關向參股公司購買設備暨關聯交易的通告》。通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擬向參股公司東莞德瑞采購鋰電設備,關聯交易金額預計不超過人民幣42000萬元。:比亞迪通告通告指出,比亞迪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持有東莞德瑞32.5%的股權
九月二十七日晚,鋰電隔膜龍頭星源材質公布通告稱,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發行前公司股本總數的30%。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用于高性能鋰電池濕法隔膜及涂覆隔膜(一期、二期)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迎來風口。在旺盛需求量的推動下,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超200%同比大增。原材料迎來漲價潮在需求快速釋放的情況下,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鋰電池正遭遇著供求失衡的困境,一場"電池荒"正在蔓延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正盛,背后無數產業鏈公司都在迅速崛起。而其中,用戶關注度最高的當屬是動力鋰電池制造產業。動力鋰電池質量決定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速度和續航里程,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也是因此,很多車企都十分重視動力鋰電池供應商的選擇
昨日盤后,金圓股份披露通告顯示,擬收購和鋰鋰業不低于51%股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金圓股份已連下"三子"。而根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上述標的公司對應碳酸鋰產量約達26萬噸。產業轉型的"決心"自金圓股份上市以來早已顯露,但前期的布局未為公司經營帶來大的改觀,這或是公司入局鋰相關公司的原因之一
十月十二日,LG電子已同意向通用汽車支付高達19億美元賠償,用于召回和修理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原因是LG電子供應的電池存在故障,導致了火災風險。通用汽車表示,此次召回是在發現了制造缺陷之后發出的,一個是陽極片撕裂,另一個是分離器折疊,這兩個缺陷疊出現在同一個電池中,就會新增起火風險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動汽車的銷量。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市場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也急劇上升。數據顯示,今年1-八月,我國動力鋰電池的產量達到111.5GWh,裝車量為76.3GWh
十月十二日,通用汽車在官網公布消息稱,已經和LG化學的母公司LG就BoltEV的召回成本問題達成了協議,LG已同意向通用汽車支付高達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5億元)賠償,用于召回和修理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
鹽湖股份(000792)十月十二日通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青海鹽湖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能源")于 2021 年 10 月 11 日收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公安局(以下簡稱"海西州公安局") 出具的《有關對青海鹽湖能源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采礦罪的告知函》
號稱"鹽湖提鋰之王"的鹽湖股份又有了新麻煩。十月十二日晚,鹽湖股份通告,全資子公司青海鹽湖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鹽湖能源")于十月十一日收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出具的《有關對青海鹽湖能源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采礦罪的告知函》(下稱"告知函")
今年七月二十九日,CATL舉辦首場線上公布會,董事長曾毓群博士公布了CATL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和現在當前主流的鋰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的到來,對電池行業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擺脫電池行業對鋰金屬的依賴。同時,鈉離子電池也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電、優異的熱穩定性、良好的低溫性能和高集成效率等優勢
《科創板日報》(上海,編輯 宋子喬)訊,十月十二日盤后,中穎電子通告,預計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1億元-1.18億元,同比上升96%-109%,換算下來環比上升29%-39%。中穎電子歸母凈利潤季度變化AMOLED+鋰電管理兩大產品線助力公司業績上升:該公司表示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十月十九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韓國電池制造商三星SDI和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已同意合作為北美市場生產電動汽車電池。該知情人士透露:"三星SDI和Stellantis已達成諒解備忘錄,將為北美地區生產電動汽車電池
據報道,十月十九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公布會上,有媒體提問:我國將迎來第一波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退役潮,大量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鋰電池將進入報廢環節。前不久,工信部等五部門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制約新能源車型進一步發展的兩大因素就是續航和充電速度。目前主流純電動汽車的NEDC續航里程都已經達到600公里,和燃油車基本相當,而車主們的"里程焦慮"則重要來自于由充電樁緊張和充電時間長造成的"充電焦慮"
十月十九日,二級市場上鈉電池概念股走高,第一個量產鈉電池的公司山東章鼓漲停,圣陽股份漲停,欣旺達、鵬輝能源、百川股份等表現出色。推動鈉電池概念股走高的直接原因,市場認為,是工信部官網日前公布了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815號《有關在我國大力發展鈉離子電池的提案》的答復
隨著上游"跨界選手"開始布局鋰電項目,下游公司越來越難了。在"電池荒"開始蔓延至各家車企之后,國內幾家電池廠相繼擴大了產量計劃。但從各家財報來看,需求端的火熱似乎成為這些電池廠的"負擔"。比缺芯更可怕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間,全球共發生32起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其中日本1起,比利時1起,美國2起,我國3起,韓國24起(韓國各大電池公司和三元鋰電池為主)。在國內,電動自行車充電爆炸起火的事件更是時有發生
豐田汽車北美部門周一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向美國電池領域投資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7.98億元)。同時,豐田計劃和豐田金屬交易子公司豐田通商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用其中12.9億美元建立其在美國的第一家電池廠
前言【多公司"跨界"搶鋰,全球鋰礦資源爭奪戰加劇】在下游需求旺盛的支持下,鋰礦資源爭奪戰持續加劇。今年以來,鋰電行業公司紛紛加速布局上游鋰礦資源,越來越多的資本也樂于跨界布局鋰礦。高工鋰電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就有超20家公司跨界布局鋰電,其中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圓股份、鞍重股份等